陶瓷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的艺术,泥土成形、窑火幻化、借火成器、神韵天成。釉色美是陶瓷独特的美,是陶瓷的根本。釉料是根据坯体的性能要求,使用天然矿物原料和某些化工原料等,按比例配合,经加工精制,施在坯体表面,并经焙烧而形成釉面的。瓷釉的结构比瓷胎复杂,釉的色泽和质感千变万化。
到达集宁后,我们回访的第一位学员辛宏亮从我校参加培训之后,就在进行瓷胎和瓷釉这方面的研究。
走进辛宏亮的工作室,陈列着大量的景德镇瓷器、字画、玉石、手串等。“我们最早是做私人会所,因为很多来访的朋友看中会所陈列的艺术品,后来会所就慢慢演变成了现在的艺术中心。”辛宏亮告诉我们“除了艺术品销售,我们工作室承接陶艺体验项目和自己开发部分日用瓷。”
图1
通过参加非遗培训之前,辛宏亮工作室开发产品的泥料和釉料都是从景德镇购买。培训之后,理论基础夯实了,他们开始研究本地的原料,从泥料到釉料再到烧成,都是自己亲自动手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基本掌握了利用当地泥料的泥性,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本地泥料成型。”辛宏亮向我们展示着他的石料和研究成果“特别是釉料,都是用当地的玛瑙石和火山石按照不同配比研制而成,不同的配比有不一样的惊喜。可以说,没有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培训,从我手中就不可能诞生这些完全本土化的作品。”
图2
之后辛宏亮还给我们展示了新开发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餐具和生肖鸡盘,他表示,今后将运用在培训期间学习到的理论,对这些图案进行一定的创新,使得更加具有当地的文化和特色,让这些餐具走进更多百姓的餐桌。
图3
图4
随后,辛宏亮陪同我们一同前往杨远炳工作室进行回访。杨远炳工作室在集宁文化局的办公室楼里,因为他的个人艺术成就,被集宁文化局领导特别邀请他免费入驻工作室。
图5
杨远炳从事的是泥塑工艺,每件作品都是他结合当地文化一笔一线设计出来的。“创作一件作品难,有时候为了设计一件满意的作品可能要反反复复经过几十次修改,直到自己非常满意。”杨远炳拿着他的手绘本给我们展示他的设计稿。“泥塑作品的缺陷是不易保存,特别是运输过程中容易出问题。我给很多单位设计过作品,为了更好的保存和展示,他们把我设计的泥塑作品用其他材质来表现,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展示。所以我也萌生了用陶瓷来表现我设计的泥塑产品的想法。”
图6
目前他已经掌握了如何制作石膏模,以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把他的设计用陶瓷来表现。另外还可以在陶瓷烧成之前,对作品进行一定的彩绘装饰,让作品表现更加丰富。这些也是杨远炳在培训之后的一些收获。
图7
回访期间,两位学员接受了我们的问卷调查,他们对我们的培训感到满意,认为培训达到了期望的效果,通过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开拓了视野、发展和创作理念得到了提升,对今后的创作和创新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今后他们将更多地结合当地文化设计开发一些文创类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