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要求,为更好地总结培训经验,考察培训效果,为2018年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景德镇陶瓷大学研培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对学员进行了回访活动。回访深入学员所在地,通过走访和面谈的方式,直观的了解非遗培训学员的传承现状以及通过培训后他们的手工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
2018年暑期回访第二站:云南玉溪,回访2016年第三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非遗培训班3位学员黄伟、罗永林、马福荣。这三位学员从事的是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花瓷器烧制技艺,致力于云南玉溪窑的恢复和传承。
图1 回访现场,学员介绍玉溪窑青花瓷
玉溪窑历史悠久,始烧于元末明初,代表着历史上云南陶瓷烧制技艺的杰出水平,与江西景德镇、浙江江山并称为中国青花瓷器的三大产地。玉溪窑始烧于宋元,约在清初衰退。玉溪瓦窑村虽然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退出青花瓷器的舞台,但当地烧制陶瓷的技艺一直延续至今。在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玉溪窑发展研究中心在玉溪技师学院内成立,致力于玉溪青花瓷的保护、研究和烧制工作。2013年12月,玉溪窑青花瓷器烧制技艺被评定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2 铭牌
玉溪三位学员就职于玉之陶公司,是云南特色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同时是一家与玉溪技师学院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三人作为企业骨干长期驻扎在学校,一边进行技术研究,一边帮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技艺传授。本次回访得到了玉溪技师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安排了该校校办李主任陪同,带领我们一行参观了其校企合作基地,并给我们介绍了校企合作的基本情况。
图3 校企合作基地合影
本站我们首先来到黄伟工作室,对其进行回访。黄伟工作室挂牌于玉溪技师学院校内,是由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牌的技能工匠工作室。黄伟主要工作是玉溪窑青花瓷的绘画。我们到达时,其工作室正在进行2018年师生陶瓷艺术作品展,三位学员陪同我们参观本次校企合作的师生作品展,并对作品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之后,黄伟给我们展示了他精湛的玉溪窑青花瓷绘画技艺。他表示,参加培训前,局限于传统青花瓷绘制,现在也有了一些创新,用传统的技艺,结合本地文化,绘制一些有现代风格,却有玉溪窑鲜明特色的作品。
图4 黄伟绘画工作现场
当地第二站来到了罗永林学员工作室,该学员工作室是在参加我校非遗培训班之后创办的。旨在传承玉溪窑青花瓷烧制技艺的基础上,将玉溪窑进行创新。到访时,该学员给我们展示了通过非遗培训后的成果:第一、研究总结景德镇精湛的制瓷技术,他认识到制瓷工具的重要性。根据景德镇制瓷工具,结合玉溪窑自身的特点,设计制作了上百种修坯工具;第二、结合非遗培训期间参观考察的成果,将玉溪窑的传统器物进行创新,设计制作了龙壶,以龙的造型为基础,将壶嘴,壶把手壶身以及壶盖提手融为一体,均以龙的一个部位来表现。虽然工艺复杂,成型难度大,烧成成品率不高,但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罗永林还告诉我们回访人员,在参加培训前,因为缺乏经验和技巧,一直拉坯只能拉小件,通过一个月的培训,特别是拉坯实践课程的学习,较好地掌握了拉坯的技巧,现在能很好的完成大件的手工拉坯,也完善了自己作品的尺寸和规格。
图5 罗永林介绍作品创作思路
第三站走访了学员马福荣工作室。该学员之前从事的是木刻,因木刻得到了师傅认可,从而走上陶瓷创作之路。最早该学员以制作紫砂为主,产品单一,缺乏创新,与宜兴紫砂比较,没有优势。该学员告诉我们来访者,通过培训后,见识广了,想法也跟着多起来,后来就逐步开始进行陶瓷茶壶创作:一方面注重器型的美观和实用,对器型进行改良;另一方面结合自己民族特色,加入草编、绳编、竹根等哈尼族民族元素,增强作品的独特性和辨识度;同时采用金、银、铜等金属进行装点,既提升美感,又提升作品的价值。回访期间,马福荣给我们着重介绍了他的得意之作“金木水火土”的创作灵感,该作品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图6 马福荣介绍“金木水火土”的创作过程
回访期间,三位学员对我们培训课程设置表示满意,他们均表示培训收获满满,通过培训,他们的创作水平得到了提升,思维开阔了,现在创作方向主要从生活陶艺着手,既注重观赏价值,兼顾产品的实用性,并能较好的将这两者融合。现在三位学员既能做好玉溪窑青花瓷的传承,又能更好地研发现代生活用瓷,通过生活用瓷让玉溪窑青花瓷更快更好的走进玉溪百姓生活中。
图7 学员座谈
本次回访同时对即将入校参加研培的学员王玉珏进行了考察,通过走访和座谈,对其传承经历、传承状态、创新意识和研培需求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图8 回访学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