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非遗回访记(二)——陶都寻陶
作者:潘小勇 编辑:继续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2019-06-07 点击:

(景德镇陶瓷大学 潘小勇)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要求,为更好地总结培训经验,考察培训效果,为2019年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景德镇陶瓷大学研培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对学员进行了回访活动。回访深入学员所在地,通过走访和面谈的方式,直观的了解非遗培训学员的传承现状以及通过在有着“陶瓷黄埔”之称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培训后,他们的手工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

本次我们回访人员来到江苏宜兴,探访紫砂文化,倾听紫砂壶的故事,在陶都开启紫砂陶的寻访之旅。两位学员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张红华18位杰出弟子中的姐妹花,她们传承紫砂壶的制作技艺多年,获奖无数,她们就是景德镇陶瓷大学2018年第2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成型)”普及培训班学员朱水芬和张万敏。

1 宜兴回访合影

“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兴紫砂与均陶,彩陶,精陶,青瓷合称为陶都的五朵金花,其造型典雅古朴、工艺精湛,具有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的实用性能,又兼具艺术性和收藏价值,广受人们喜欢。

学员朱水芬自幼受到千年龙窑陶瓷古韵的熏陶和五色土的诱惑,便对此产生了热爱,在从艺路上,虽然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凭借对紫砂艺术的热爱和执着的毅力,坚持至今。

2 朱水芬正在进行创作

回访中,朱水芬从四个方面和我们进行了交流:1、培训课程设置的建议。她认为培训课程结构设置合理,理论讲座的开设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升了理论知识水平和设计理念,对于今后的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朱水芬认为吴礼新老师上课有激情,课程节奏把握比较好,课堂上能较好地和学员互动,给她留下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尤其是课堂上能让学员按产瓷区域进行分组交流,让学员相互间对彼此从事的项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促进了大家创作理念的碰撞和交融。2、培训的收获和提升。通过此次培训收获挺多,结实了很多各个产瓷区的朋友。景德镇本地的学员都很热情,具有很强的包容心,在培训期间起到了很好的向导,而且在课余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对陶瓷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材料和工艺的不一样,陶瓷适用的表达语言不一定适用于紫砂,但是可以为紫砂提供更多的烧成方式。而在器型的表达上,紫砂可以更多地向坭兴陶、钧瓷相互学习借鉴。

3 和朱水芬座谈

3、在紫砂陶制作技艺普及推广方面所做的工作。朱水芬受聘于江南学院讲师,在学校做紫砂制作技艺的推广和传播者。同时,在个人工作室对外承接紫砂制作的体验,通过体验,让更多人认识紫砂的泥料,熟悉紫砂泥性,并亲身体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4、如何做好传承和创新。通过培训,理解了创新对于传统工艺的重要性,能很好地结合其他产瓷区的优势、社会文化和当今社会审美,开发创作新作品。例如结合景德镇青花,创作“锦袍玉粹”紫砂壶茶具套组;培训后创作的“硕果累累”获得2019年河南省紫砂艺术节金奖。

4 朱水芬介绍创作作品的灵感

学员张万敏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工艺美术大师,从事紫砂壶设计制作已有十多年,全面系统学习全手工制壶技法,擅长传统全手工和创意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作品造型不离传统而创新独特。

5 和张万敏座谈

张万敏告诉我们,培训收获主要有:1、收获了友谊,结识了老师和同学,通过课堂和课余的走访和交流,对各产瓷区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为自己的创作获取了更多的元素。2、在培训中,完善了知识体系,弥补了理论知识的短缺,提升了设计理念。3、在培训中第一次接触到了金缮修复,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金缮的工艺方法,并将自己两件作品进行了修复,基本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6 张万敏现场创作

课程方面,印象最深的是两位老师的课程:1、占绍林老师的“拉坯成型”课,学习并初步掌握了拉坯成型技法,能通过拉坯的方法做一些小件产品,对紫砂壶成型技法有一个很好的补充。2、吴礼新老师的“陶瓷造型设计及创作”,提升了设计理念和方法,知道如何更好地寻找创作灵感,对今后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

 

7 张万敏介绍作品的创意

对创作提升方面:1、培训结束后至今,将培训学习到的知识、理念、技法运用到紫砂陶上,进一步扎实了制壶基本功,提高了创作的悟性,更进一步领悟文化对壶艺的影响,线条对壶艺的作用,比例壶艺的关系,所创作品,更加有灵气和诗意。2、培训后至今,所创作的作品获得各类奖项3次,其中金奖2次;受邀参加展览3次;获得无锡市“五一”劳动奖章和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8 张万敏介绍获奖作品的创作灵感

学无止境,艺海无涯。在回访结束之际,祝愿两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期盼她们能进一步融合时代的元素,与文化结合,与时俱进,创作出更多被市场认可、被收藏家喜爱的作品,为紫砂陶制作技艺的传播和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地址:景德镇陶瓷大学 邮编:333000 电话:0798-8493799 0798-8499721
Copyright © 2021-2025 景德镇陶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ICP 798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