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 潘小勇)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要求,为更好地总结培训经验,考察培训效果,为2019年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景德镇陶瓷大学研培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对学员进行了回访活动。回访深入学员所在地,通过走访和面谈的方式,直观的了解非遗培训学员的传承现状以及通过在有着“陶瓷黄埔”之称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培训后,他们的手工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
西湖有千年等一回的美丽传说,景德镇有绵延千年的窑火,当两个千年文化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本站我们回访人员来到浙江杭州,回访2018年第2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成型)”普及培训班两位学员赵金根和姜建华,探寻两个千年文化碰撞的唯美火花,倾听西子湖畔陶瓷手艺人的感悟,开启2019年第三轮非遗回访之旅。
首先来到学员赵金根工作室回访。赵金根原本学习计算机出身,曾就职于阿里巴巴,工作表现出色,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因为机缘巧合,被做陶瓷销售的朋友看中,以技术入股成为公司股东,为公司拼打三年,屡创佳绩。正所谓爱屋及乌,接触陶瓷时间长了,也深深爱上了陶瓷,因此决定放弃公司的股权,走上了学习陶瓷,研究陶瓷,开发制作陶瓷和销售陶瓷之路。
图1 和赵金根座谈
培训结束后,赵金根发挥个人的特长,用互联网大数据收集整理出受大众欢迎的多款茶具器型和尺寸,结合景德镇最典型的白釉、湖田影青釉、霁蓝釉开发多款茶具单品和套组,推向市场并取得很好的市场效应。同时深耕西湖文化,将“西湖十景”制作成“陶瓷艺术品+实用器”的创意,设计开发了三潭映月烛台等。他告诉我们回访人员,之所以能够一次次取得成功,离不开培训学习的知识,也正是通过培训学习所获,才有了创新创意的思维和准确的市场定位。“在培训期间,我注重和学员的交流,并利用课余所有可能的时间去景德镇本地学员工作室走访,向他们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赵金根如是说,“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而且他们都很热情,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我。”
图2 赵金根介绍培训后的创作
在初步取得成功后,赵金根计划逐步推出新品,完善产品结构,下一步计划推出高端景德镇青花主人杯。通过培训,赵金根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在培训结束后,立即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三庐人文茶器”,并选择在景德镇原产地注册了属于自己的公司。
在运用互联网做好茶器销售的同时,赵金根还通过互联网进行陶瓷的普及工作,每天他会花上2个小时在他自己的店铺进行陶瓷知识的普及和推广,让更多人认识陶瓷,了解陶瓷,甚至爱上陶瓷。
图3 在互联网进行陶瓷知识的普及和推广
本站回访的第二位学员姜建华是个全面型的人才,他先后在中国美院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进修,研修过陶瓷、摄影、自媒体等专业,目前从事古陶瓷鉴赏、陶瓷绘画、摄影和自媒体营销等。
图4 古陶瓷标本展示
进入姜建华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收集的部分古陶瓷标本,他从历史、器型、色釉、使用途径以及寓意等方面给我们回访人员进行了逐一介绍,展现了他宽广的知识面和对古陶瓷行业的深入了解。接着他给我们介绍了他参加培训前后创作的作品,他说,培训前创作的作品比较空泛,缺少文化和理念支撑,培训后他把培训期间所学、所观、所想和当地文化结合,着重突出文化理念,创作出了有灵魂的人文器作品,尤其是把西湖这一元素用青花和釉里红很好的在陶瓷上进行了表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姜建华的工作室选择在中国美院附近,那里有很好的艺术氛围,也有他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充分发挥地利、人和的优势,将工作室对外开放给中国美院的师生,作为陶瓷普及和推广的窗口。课余时间,很多中国美院的师生会到他的工作室进行创作,体验在陶瓷这种独特艺术载体上创作的魅力。
图5 姜建华介绍创作的作品
回访期间,两位学员对我们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安排均表示满意。他们告诉我们,有着“陶瓷黄埔”之称的景德镇陶瓷大学一直都是陶瓷从业人员进修学习的梦想,此次算是一次圆梦之旅,所以参加学习的每个人都很珍惜。通过学校的学习,对陶瓷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学习和认识,学习不但充实了理论,而且提升了自己的实践技能。培训期间学习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例如金缮技艺、泥片成型技法等,还让自己有机会运用这些技法动手完成多件陶瓷作品。培训结束后,吸收消化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知识技能成长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