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工作要求,为更好地总结培训经验,考察培训效果,为2019年更好地开展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景德镇陶瓷大学研培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余,对学员进行了回访活动。回访深入学员所在地,通过走访和面谈的方式,直观的了解非遗培训学员的传承现状以及通过在有着“陶瓷黄埔”之称的景德镇陶瓷大学培训后,他们的手工技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
图1 烟台回访合影
本次我们回访人员一行来到“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建设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烟台,对来自于烟台的学员进行回访。烟台纯手工工艺制作的"胶东砂大碗"烧制温度低,有透气功能,是胶东地区用来蒸咸鱼虾酱的传统陶碗,堪称"泥与火的结晶"。品种少且单一,虽然产品走俏,但在先进的科学技术挑战下,传统纯手工工艺目前却濒临没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在以宋兴光、曹学堂和陈志雄老师等人的带领下烟台手工陶瓷非遗项目才得到发展。
本次共回访9名学员,涉及到我校开展的非遗培训的3个项目,分别是2016年第二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装饰)”培训班学员陈志雄、宋兴光;2016年第三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造型)”培训班学员孙德刚、司红;2017年第三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造型)”培训班学员杜鹏飞、胡馨文;2018年第一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青花艺术与表现)”研修班学员曲小倩;;2018年第二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陶瓷造型)”培训班学员高红、周婉蓉。
图2 煙窑陶坊与陈志雄、高红座谈
本站,我们首先来到陈志雄工作室,对陈志雄、高红和周婉蓉三位学员进行回访。陈志雄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硅酸盐工程专业,具有深厚的陶瓷配方和配釉技术,在他的带领下,与高红、周婉蓉、孙德刚共同创立煙窑陶坊工作室,除了制作砂大碗,还制作各类陶艺,并结合景德镇制瓷工艺,接受私人订制。在煙窑陶坊,三位学员与我们回访人员进行了座谈,回访总结如下:
一、对从非遗项目在传播和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贡献
1、多年以来我们一直从事烟台本地的陶艺事业的普及和传播。对本地中小学美术老师进行专业的陶艺培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学习陶瓷文化知识,自己可以亲手制作陶瓷作品;合理安排对外课程,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可以学习陶艺;与本地从事陶艺工作的老师进行交流,开展陶艺课程,陶艺集市,面向大众普及陶瓷文化。
2、通过这些年的努力让更多的烟台人了解陶艺,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进来,希望自己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指导,为下一代年轻的陶艺工作者保驾护航。
二、对培训课程建议
1、培训课程总体合理,让更多从事陶艺工作的人有机会深入学习,我在此非常感谢。希望以后课程可以留给同学们多一些展示各种才艺的时间,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制作特色。
2、建议金缮课程在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多讲一些理论知识
图3 孙德刚工作室回访合影
三、培训收获以及培训后对创作的帮助和提升
1、再次回到景德镇,学习和收获很多,同时希望自己也可以把陶瓷文化在烟台传播出去。听了很多老师的课程看了很多不同的作品,回来以后也鞭策自己应该多思考研究陶瓷工艺,做出本地的特色。
2、通过本次培训也见识到各大窑口的陶瓷表达方式跟特色,也深深的感到自己的不足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3、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参加非遗培训后对陶瓷有了新的认识,自己的技艺和审美都有了很大提高,思路更加开拓了,制瓷的技艺也有了逐步的提升。
四、目前的瓶颈?如何解决?
1、烟台陶瓷文化基础几乎为零,民众对陶艺的认识度较低;整体从业人员较少,也没有相关的手工陶瓷的氛围。
2、这几年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和烟台校友们的支持下,烟台已有多名年轻人员送往景德镇陶瓷大学进修参加国培非遗项目,系统性学习手工陶瓷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人材基础!但任重而道远,还需各方面的支持和我们的继续努力!
五、销售渠道和方式?在传承的基础上有何创新?
1、主要从事线下销售。选择本地传统的胶东砂大碗进行新的开发和研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入更多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制作工艺精细,符合现代审美,让传统器皿焕发出新的生机,已取得相当大的效果。下一步,再加大现代元素的文创产品的开发,让文创产品更具有现代感!
2、跟感兴趣的来访者和体验者讲解陶瓷历史和手工陶艺的意义,在传播陶瓷知识的同时,让他们爱上陶瓷。
图4 宋兴光工作室回访
第二站,我们来到宋兴光工作室。宋兴光是烟台第一职业中专的一名陶艺教师,他喜欢国画和陶艺,学校对他很重视,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让他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说他对陶瓷艺术有着特别的情结,在学校指导学生进行陶艺创作之余,都会把时间花在他最爱的陶艺上。该学员与我们回访人员进行了座谈,回访总结如下:
一、对从非遗项目在传播和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贡献?
1、作为一名职业教师,把陶瓷艺术传授给学生是我的本职工作,让学生更多地了解陶瓷文化遗产。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烟台本地的陶艺事业的普及和传播。对本地中小学美术老师进行专业的陶艺培训,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学习陶瓷文化知识,自己可以亲手制作陶瓷作品。
2、合理安排对外课程,让更多感兴趣的人可以学习陶艺。
3、与本地从事陶艺工作的老师进行交流,开展陶艺课程,陶艺集市,面向大众普及陶瓷文化。
二、对培训课程建议
培训课程总体合理,让更多从事陶艺工作的人有机会深入学习,我在此非常感谢。希望以后课程可以留给同学们多一些展示各种才艺的时间,相互了解不同地区的制作特色。
三、培训收获以及培训后对创作的帮助和提升
1、通过学习2018年获得了山东省骨干培训专家团队建设项目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主持人荣誉。
2、目前正在从事陶艺动画的制作,所有的角色都是陶瓷制作,精美的陶艺制品合成自然流畅的画面,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图5 宋兴光介绍个人作品
第三站,也是我们本次烟台回访的最后一站,是由杜鹏飞、胡馨文、曲小倩和司红四位学员共同创办的金鱼绘坊和古生陶社。这两个工作室属于合作关系,四位学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绝活,分别负责绘画、成型、配釉、烧成以及销售,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金鱼绘坊和古生陶社我们与四位学员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了座谈,具体如下:
图6 在金鱼绘坊与学员座谈
一、对当地制瓷工艺及非遗项目的认识和想法
景德镇因为千年不熄的窑火,世代不断的制瓷,培育了成千上万的能工巧匠,产生了陶瓷技艺世代相传的盛景。在烟台,陶瓷是非优势项目,产品单一,技艺局限。正因为如此,才有了本地陶瓷手艺人对陶瓷的向往以及对陶瓷制作的创新。
二、对培训课程的建议
对陶大非遗课程的安排很满意,每堂课的内容详尽,课程的进度适中,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员来说也不吃力。建议外出考察的课程能再多安排一些,可以更好地开拓学员的眼界。
三、培训收获以及培训后对创作的帮助和提升
经过培训除了接受到更为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指导,同时也结识了来自于全国各个窑口手艺精湛的朋友,通过相互交流各地窑口的技艺,提升了自己对各大窑口制瓷技艺的认识,收益良多。
四、对从事非遗项目在传播和普及方面所做的工作和贡献
1、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学校里的课程、微信软文的撰写等多种能想到的途径,去传播去讲述陶瓷。
2、团队里的大家也是很积极地做作品,举办了集体陶瓷作品展,来使更多的人们可以更认识、更理解陶瓷,无论是从它的原料制作、釉料加工、或是烧窑或是作品的创作理念。
图7 在金鱼绘坊回访胡馨文、曲小倩
3、做陶艺普及类的社区公益活动,用自己对陶瓷的热爱,感染到更多的人,让更多人更好地认识陶瓷,爱上陶瓷,参与陶瓷体验或制作。
五、目前的瓶颈,如何解决
目前的瓶颈是创作思维不够开拓,因为做过很多作品,不自觉在造型上会有一个定向的趋向。所以现在也是会更多地去参加各种展览包括其他工艺类的,继续学习、吸取其他作品的亮点,多多的去刺激自己的脑细胞,激发灵感。
六、销售渠道和方式
现在以线上订单和私人订制为主,线下销售为辅。在传统的销售的买卖形式的基础上,增加了租赁、分红类的销售途径。买家除了可以直接购买,也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获得产品和艺术品的使用权。
图8 在古生陶社回访杜鹏飞、司红
通过本次回访,我们对烟台陶瓷非遗项目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也正是这一帮陶瓷爱好者,让烟台的陶瓷非遗得以传承,他们身上的担子很重,他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用“任重道远”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希望在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他们的所作所为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更希望他们能坚定的走好未来的传承之路。